【記者張嘉誠/台北報導】
幾年來氣候變遷、災難頻傳,使得在氣候變遷的議題裡,如何能有效減碳來降低降溫效應的迫害最被聚焦,尤其是從巴黎氣候公約到聯合國SDGs,國際組織已展現越來越強的力道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包括近來歐盟已對外宣布要在2023年課徵「碳關稅」,不僅再度展現國際組織對碳排放的高度重視,對於一些碳排放過高的產業,更將形成新的產業營運風險。

而在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不應該只是紙上談兵,為讓企業更能了解碳中和的重要性以及碳經濟的發展性,6/17日在寒舍艾美酒店舉行元宇宙與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會,並辦理碳中和國際論壇,會中也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蔡明哲副院長、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主任委員以及元宇宙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高鼎宸博士發表演說,論壇中探討碳中和不僅已經融入日常生活,更逐步在改變社會的生活型態。

目前國際對碳權交易已有基本的共識,在全球碳預算總額固定下,現代人就像在透支全球碳預算,稱為碳債。因此負碳經濟將成為未來世界各國最重要的發展項目及關鍵。但相較於其他明訂減碳目標的國家,台灣在執行及法規還有許多待確認的層面,而如何讓台灣更多企業取得碳權,不光是只靠政府,企業也更該主動出擊。